参考/参考:
[1]GillI,ValivetyR。
多不饱和脂肪酸:1。
开发,生物活性及其应用[J]。
趋势生物技术,1997,15(10):401-409。
[2]MoritaE,KumonY,NakaharaT等。
关键词:裂殖壶菌SR21,二十二碳六烯酸的产生和脂质体的形成[J]。
海洋生物技术,2006,8(3):319-327。
[3]RatledgeC,WynnJP。
脂质积累型脂肪微生物的生化与分子生物学[J]。
微生物学进展,2002,51:1-51。
[4]Hauvermale A,Kuner J,Rosenzweig B等。
裂殖壶菌中的脂肪酸生产。
不饱和脂肪酸合酶与无脂肪脂肪酸类型的关系[J]。
血脂,2006,41(8):739-747。
[5]黄河,任绿景,肖爱华等。
如何生产霍乱弧菌并将其用于生产DHA油:中国,101575584A[P]。
2009-11-11。
[6]RenLJ,HuangH,XiaoAH等
通过增加裂殖壶菌乙酰辅酶A和NADPH的供应来提高二十二碳六烯酸的产量。
HX 308308[J]。
Bioproc Biosys Eng,2009,32(6):837-843。
[7]RenLJ,JiXJ,HuangH等
制定了控制裂殖壶菌加速己酸己酸生产速度的策略。
[J]
应用微生物生物技术,2010,87(5):1649-1656。
[8]RatledgeC。
微生物脂肪酸的生物合成用于单头ils的生产[J]。
生物化学杂志,2004,86(11):807-815。
[9]王静艳,朱宝庚,徐长发。
生物化学[M]。
第三版。
北京:2002年高等教育覆盖率。
[10]BaezSaldanaA,ZendejasRuizI,RevillaMonsalveC等。
生物素酮丙酮酸羧化酶,乙酰辅酶A羧化酶,丙酰辅酶A羧化酶,葡萄糖和脂质稳态指标在2型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中的作用[J]。
美国临床营养杂志,2004,79(2):238-243。
[11]AllenEE,FacciotD,BartlettDH。
来自深海的细菌生长需要单不饱和脂肪酸,而不是多不饱和脂肪酸。
应用环境微生物学,1999,65(4):1710-1720。
[12]森田,西田,田中等。
用产生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细菌矿物质处理提高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产量[J]。
生物技术通讯,2005,27(6):389-393。
[13]FangJ,KatoC,SatoT等。
生物合成是嗜热细菌在饮食中摄入的多不饱和脂肪酸[J]。
比较生物化学生理学B: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2004,137(4):455-461。